咖啡與鮮花里的欣慰 —— 吳新玉
“老師,很久沒有上您哪里喝咖啡了,真有點想念?!边@是05護5班一個學生寫在班級日記上的一句話。也就從這時,我才知道班里流行的一種說法,即把與老師談話稱為“喝咖啡”。當時真讓我忍俊不禁。想起這個同學出入學時就曾給我個很大的驚訝。
事情是這樣的,新生入學時不久的一天,我在學校碰到這個學生和另外幾個同學,她盡然用食指勾著對我說“老師,你過來!”。當時的那種滿不在乎和極沒有禮貌的行為讓我很驚訝,也有點生氣。由于是在公開場合,我并沒有當場批評她。但對于她的這種行為,之后我認真進行了思考。為什么她當時能有這樣的舉動?看得出來,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妥,應如何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予以及時糾正?讓他們能真正認識到什么是“真、善、美”。于是,在一次《講文明、懂禮貌、守公德》的主題班會上,我就不點名的說了這個現象。我看到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。之后,我又和她私下里進行了談話,她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。從那以后我們經常進行交談,漸漸的也已習以為常。
通常針對較為頑皮、不遵守紀律的所謂“問題”學生,我常常會用多種形式進行“管教”,個別談話就是采用的一種方式,即學生所謂的“喝咖啡”。尤其是發(fā)生一些嚴重問題時,“喝咖啡”就必不可少。當問題處理完畢之后,我還會找時間與這些學生再進行一些交談,了解發(fā)生問題時學生的心理狀態(tài),以便在今后發(fā)生類似的問題時,做到心中有數。在平時對一些小的問題處理上,我也曾采用多次的談心、交流。之所以考慮常用這種方式,一方面是為了顧及學生的自尊心,同時也體現了老師的關切和信任,學生較為容易接受。雖然這種工作方式做起來,要求更為細致,更為耐心,但通過這樣平等、真誠和決不放棄的交流,卻能在學生的思想轉變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。每當這些學生有了一點點的進步,我都會及時在班上進行表揚和鼓勵,以此激勵,不斷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。當然,學生有了較大進步時,談話的內容和形式也就隨之發(fā)生改變,因人而異,因事而異。當談話成為我的一項常規(guī)性工作,并更多地在其他同學中進行時,便發(fā)生了寫在日記上的這段話。使我內心充滿了喜悅,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種成功感,并決心堅持下去。
在幾年的班級管理工作中,與學生無數次的談心、交流,和同學們彼此相知相近,增進了感情。在學生即將實習的前夕,班里組織了一個《相約在明年》的聯誼會。在會上,很多與我交談過,甚至是被我多次批評過的學生,都真誠的向我表達了敬意,感謝老師幾年來的教誨。尤其是這個學生,手捧一束鮮花,含淚對我說“老師,您辛苦了,謝謝您?!币粫r間我也和她們一樣熱淚盈眶。在心里為學生的成長而感到高興,也為自己的付出能有今天的收獲而感到一絲欣慰。這就是做為一個班主任最大的成就和收獲,我感到滿足、感到自豪,過去所有的煩惱都隨之而去。我要說選擇做班主任我決不后悔,它讓我的人生豐富多彩,幸福感充滿心懷。